微风拂过,麦谷轻轻垂下头,是一片丰收的好景象。饶是从没干过农活的她,也为这样的景象而觉得欢欣雀跃。
“是啊,其实我一直都希望能过这样的日子。”
“什么?”顾念喻没明白,难道这个王爷,就一直想过普通百姓的生活,农耕女织,平凡度日?
赵流叙没注意到她诧异的面容,也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情继续说道:“如此,百姓安居乐业,大梁的每处地方都能这样每年丰收,吃喝不愁,这是多好的场面。”
顾念喻点点头,感叹,“是啊,但是自古以来,这件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。”
汴城其实算是安稳的,就是没有那么繁荣,不过也比有些地方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民要好的多。
无论在什么时候,就总是有生活在底端的人民。
身为皇室,也是大梁的上位者,赵流叙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,并不是不挂念天下苍生的人。
但,他如今被困在汴城,似乎也是鞭长莫及。
赵流叙:“若不是那位昏君,大梁也不至于有民不聊生的地方。”说起来都是恨恨的,带着谴责的态度,“路有冻死骨,可这昏君不但不理会,反而昏庸度日,亲信小人,百姓们的苦,他视而不见,如此下去,迟早是墙倒众人推!”
说到后面,他不无忧愁。
一个朝代的建立不是容易的事情,势必要带来许多的伤亡和斗争。
可若是那位昏君在位,再这样如此的享用民脂民膏,却根本不为百姓做实事,要反,只是迟早的事情。
“哎,这天下,早晚是要动乱的。”
顾念喻第一次听他说起关于朝堂的事情,也为人句句的‘昏君’感到有些抑郁和心慌。她也身为百姓,虽说没有经历这样的时代,但太知道没有一个好的领导者,所有人的生活就都不会有真正安稳的时候。
内忧外患。
这是最糟糕的情况,也是有了‘昏君’后,绝对会发生的情况。
想到战火滔天,流离失所的模样,顾念喻的眉眼也沉了下来,猜测:所以赵流叙出逃,也是跟这‘昏君’有关?
赵流叙为了百姓的生活担忧,可昏君却不闻不问,昏庸度日,或许是惹来了昏君的盛怒,或者是被朝堂的小人弹劾……总之,想在浑水里保持干净,就一定会有被针对的后果。
想着赵流叙为百姓发愁,为天下发愁的样子,顾念喻也不能做到更多,只能压下心头的一抹不安和愁绪,拉住他的手:“夫君,你别多担忧了,一切都会变好的。”
这不光是安慰,也是一种坚定的信念。
如同她一步步的脱离顾府,走到让顾府攀附不上的地位。
哪怕前路千难万难,顾念喻也不会有任何的退缩,既然走了,就要一鼓作气的走到底。
和赵流叙一起。
赵流叙见她很有勇气,又十分有气度的样子,心头的愁绪(本章未完,请翻页)